*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捷希源
死里逃生记:一场横跨多学科的“疑难案”。
撰文:安一
编者按:
“名心大侦探”是由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CCATV牵手医学界,开创病例解读栏目,深挖心血管病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名院大查房”诊治要点,精进专培医师临床思维。
今天这则病例来自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专培基地。
急骤起病:从晕厥到心原性休克的8天
结束一天工作的林薇(化名)如常骑自行车回家,踏入电梯的瞬间突然胸闷伴濒死感,随即意识丧失。万幸,约一分钟后她自行苏醒,除了持续的胸闷,并无抽搐或大小便失禁。她立刻前往附近医院就诊,检查结果:NT-proBNP正常,肌钙蛋白I(TNI)正常,唯独和CK-MB升高;心电图捕捉到多形性心律失常的痕迹(图1),但头颅MRI/MRA和心脏超声却未见异常。住院观察两天,症状稍缓,她选择出院。
图1 心电图检查结果
出院后第4天,熟悉的胸闷感再次袭来。重返外院,这次检查拉响了警报: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肌红蛋白、CK-MB显著升高。就在医生准备为她进行冠脉造影以探查病因时,血压急跌至75/55mmHg,心率降至58次/分,指脉氧饱和度掉到90%。尽管在强效升压药(多巴胺、肾上腺素)的支撑下,血压和心率一度回升,但随即出现了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抗心律失常药物虽将其拉回窦性心律,但心率高达150次/分。好景不长,她的血压和血氧再次崩溃,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
生命危在旦夕!当地医院迅速实施气管插管,并依靠肾上腺素、勉强维持血压于95/50mmHg左右。此时床边超声的结果令人倒吸一口冷气:左室扩大至5.2厘米,射血分数(EF)26%。林薇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支撑下,被迅速转运至上级医院ICU。
初步诊疗:从“爆发性心肌炎”到随访中的异常信号
令人困惑的是,这位年轻女性平素身体健康,近期无感冒发热症状,也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家族中亦无特殊遗传病记录。面对如此凶险且病因不明的病例,专家团队展开了深入鉴别:
1.爆发性心肌炎:这是所有专家首先考虑的疾病。患者为年轻女性,急性起病,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短期内出现心肌标志物显著升高、心原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左心扩大且EF值断崖式下跌。经ICU生命支持、免疫调节及抗病毒治疗后,心功能迅速恢复(EF升至64%),病程演变高度符合暴发性心肌炎特征。然而,存在以下疑点:患者始终无前驱感染症状,入院后所有病原学检查均为阴性。
2. 应激性心肌病:该病常由强烈情绪或躯体应激诱发,多见于女性,可引发急性心衰、心律失常甚至晕厥。但专家指出,应激性心肌病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程度通常较轻,心脏超声或磁共振常可见特征性的心尖球囊样改变。而该患者心肌酶升高显著且持续,影像学也不支持此诊断。
3. 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心脏:这是讨论中逐渐明确的关键方向。患者为青年女性,肌酶(CK等)持续显著升高(即使心功能恢复后仍高达2800U/L),且伴有双下肢轻度乏力、酸痛及近端肌力轻度下降(4+级),这强烈提示存在骨骼肌源性损害,需高度警惕累及心肌的可能。
多学科解谜:从心肌损伤到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
面对肌酶持续异常的线索捷希源,医疗团队进行了更精准的侦查
免疫学:全套肌炎抗体谱检测带来了关键证据——抗信号识别颗粒(SRP)抗体强阳性(2+)!这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肌炎相关抗体,尤其与一种特殊类型——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NM)密切相关。
影像学:双下肢MRI:显示大腿肌肉存在轻度脂肪浸润信号,虽无显著水肿,但提示肌肉存在潜在病变。
心脏磁共振(CMR):CMR电影序列显示心脏整体收缩功能轻度减低。T2压脂像上,左室游离壁心肌信号弥漫性增高,提示心肌存在水肿。最具诊断价值的是延迟强化(LGE)序列:左室游离壁心肌层间出现条片状强化(图2)。
图2 CMR影像
肌肉活检(肱二头肌):病理切片(H&E染色)镜下可见散在的肌纤维萎缩与坏死,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伴有轻度结缔组织增生(图3)。免疫组化显示肌纤维膜及内有散在的CD4、CD20、CD68及膜攻击复合物C5b-9沉积。综合病理表现,符合IMNM的特征。
图3 肌肉活检切片
谜团终解: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的确诊与精准治疗启动
至此,萦绕在林薇心衰病因上的重重谜团终于得以解开。修正诊断如下:
抗信号识别颗粒(SRP)抗体阳性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NM)
爆发性免疫性心肌病
IMNM属于特殊类型的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患者血清中存在特异性抗体(如抗SRP、抗HMGCR抗体),以显著且持续升高的CK水平、近端肌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理特征为大量肌纤维发生坏死,而炎症细胞浸润相对轻微[1]。相关研究表明,抗SRP抗体阳性的IMNM患者,并发严重心肌损害的风险极高。在前期已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的基础上,治疗团队为林薇序贯采用了以下治疗方案:利妥昔单抗(CD20单抗):通过靶向清除B淋巴细胞,从源头上减少致病抗体的产生。糖皮质激素(泼尼松)联合他克莫司:二者联用可强效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降低整体免疫反应强度。
治疗一个月后,林薇自觉乏力感显著减轻,下肢压痛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显示,CK值、肌钙蛋白I(TNI)、肌红蛋白、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均逐渐降至正常范围。治疗1年后复查CMR显示,左室心肌病灶范围较前略有缩小,EF值从47%稳步提升至60%,心脏收缩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在最近一次随访中,林薇整体状态平稳,体格检查未发现特殊阳性体征。
小结
在爆发性心肌炎的诊断中,持续存在且心功能恢复后仍显著升高的CK,是提示骨骼肌受累、进而指向自身免疫性肌病可能的关键警报。林薇的CMR显示心肌壁间存在特征性延迟强化,这是区别于典型、指向免疫性/系统性疾病累及心肌的重要影像学标志。
从心内科、重症医学科启动生命支持,到影像科精准解读心肌影像,再到神经内科敏锐捕捉肌肉异常线索、风湿免疫科锁定致病抗体并制定免疫治疗方案,最终病理科提供确诊的金标准,MDT模式是攻克此类复杂、罕见且多系统受累疾病的核心力量。一旦明确为免疫介导,早期、足量、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免疫调节治疗是逆转疾病进程、改善预后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诗瑶. 抗SRP抗体阳性的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的临床、肌肉影像及病理特点分析[D]. 新乡医学院, 2024.
医学界心血管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
加入我们吧!
责任编辑:银子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公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