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贺佳雯 北京报道2025年8月1日—7日策略股,迎来了第34个世界母乳喂养周。母乳喂养一直是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
8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立秋)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会上策略股,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杨金瑞介绍,本周各地将围绕“支持母乳喂养,呵护健康未来”这一活动主题,强化母乳喂养宣传教育,规范母乳喂养咨询指导,优化母乳喂养支持环境。
南方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人们常说,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请问,母乳喂养有哪些常见的误区?对于重返工作岗位的妈妈,想维持母乳喂养,有哪些建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主任医师李光辉回应策略股,母乳喂养是母婴健康重要的基石,但是很多新手妈妈在实践中的确常陷入误区。
误区之一:就是认为宝宝频繁吃奶就是奶水不足的信号。事实上,宝宝频繁吸奶并不是就一定反映奶水不足了,我们要判断乳汁是不是充足,要根据新生儿的表现,大小便的次数,以及体重的增长等指标来判断。新生儿的频繁吸吮多是生理需求,一方面喂养的时候皮肤接触这些感官的刺激能够满足宝宝的情感和安全需要,其次吸吮还能够刺激乳汁的分泌,因此不能把宝宝频繁吸奶简单的归因于奶水不足,要综合判断。
误区之二:认为喝浓汤营养又催奶。产妇适当喝点浓汤对于补水和乳汁分泌是有益的,但是浓汤里含有过高脂肪,容易导致产妇食欲下降和乳汁淤积,因此不建议产妇喝高油的浓汤,可以喝一些清淡的汤品。
误区之三:认为6个月以后的母乳没有营养。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明确指出,母乳在任何阶段都富含免疫活性物质、生长因子和优质的营养素。6个月以后需要及时添加辅食来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但是母乳仍是重要的营养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母乳喂养至2岁及以上。
关于职场妈妈返岗以后如何维持母乳喂养,李光辉建议,妈妈们提前做好准备,比如提前1—2周逐步来调整宝宝的作息以及他的喂养规律。再一个是要学习,比如熟练的掌握手挤奶的方法,或者学会使用吸奶器。在工作期间,可考虑每3—4个小时吸奶一次,但是要视具体情况来定,要灵活的调整。回家以后,建议妈妈们能够亲喂来刺激乳汁分泌。再一个,哺乳期妈妈还要保持均衡的营养,保证足够的水量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总之,母乳喂养需要妈妈的信心,也需要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支持。
公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