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千红网
新型Tau PET示踪剂鉴别不同类型tau蛋白病,19.3%的患者诊断被修正!
撰文:王俊、郁金泰等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在本次“重拾记忆拼图 医学界带你看AAIC”系列活动中,我们特别推出『精选Poster解读』栏目,携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教授团队,精选团队本次在AAIC上发表的多篇极具临床与科研价值的(AD)研究壁报进行独家解析,涵盖疾病机制、风险因素、诊疗进展等前沿领域。敬请您关注本系列报道,您将第一时间获取AAIC最新研究动态的深度解读,与国际AD研究前沿同步!
背景:
认知障碍病因复杂,tau蛋白病是导致认知障碍的一大类疾病,以脑内tau蛋白异常聚集为特征,包括原发性tau蛋白病[如额颞叶变性(FTLD)、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皮质基底节变性(CBD)]和继发性tau蛋白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D)]。各种tau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又相互重叠,给临床精准诊断带来挑战,精准区分tau蛋白病的类型对于制定个体化诊疗策略至关重要。
近年来,靶向tau蛋白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示踪剂成为提升诊断精确度的关键工具。第一代示踪剂18F-flortaucipir虽获准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tau病理检测,但在非阿尔茨海默病的原发性tau蛋白病中识别能力有限。新型第二代示踪剂18F-Florzolotau(APN-1607)在前期研究中展现出对多种tau蛋白亚型(3R和4R型)的高亲和力、低脱靶效应等优势,能有效描绘多种原发性和继发性tau蛋白病的特征性脑区受累模式。本研究旨在真实世界大规模人群中系统评估18F-Florzolotau PET检查对认知障碍诊断流程和患者管理的实际影响。
方法:
在这项现实世界的队列研究中,从2019年1月至2024年7月,在中国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记忆门诊及神经内科门诊连续招募了1277名有认知下降症状的患者。临床医生首先根据病史、体格检查、神经心理学评估、常规血液检查和颅脑MR报告第一轮可能的病因学诊断、诊断信心和治疗计划,然后结合18F-Florzolotau PET视觉阅读的疾病模式,报告第二轮病因学诊断、诊断信心和治疗计划。由另外两名痴呆专家结合Aβ-PET、DAT-PET、脑脊液标志物检测、基因检测等结果做出最终诊断。以最终诊断为参考标准,计算18F-Florzolotau PET视觉阅读疾病模式的准确性;通过对比第一轮和第二轮医生报告的诊断、诊断信心和治疗计划的改变,分析18F-Florzolotau PET对临床诊疗决策的影响。
图1.总体研究设计千红网
图2. 18F-Florzolotau PET典型影像模式示例
结果:
18F-FlorzolotauPET阳性率及诊断准确性
在全部患者中,77.2%(986名)的患者脑内检测到了异常的tau蛋白聚集(即PET扫描结果为阳性)。这种tau蛋白病理的检出率随着认知障碍严重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在SCD、MCI和痴呆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48.9%、66.7%和86.5%。PET前诊断为AD、PSP、CBD、FTLD的患者中,tau PET阳性率分别为81.9%、91.3%、78.3%和70.7%; DLB、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Other NDs)、VCI和其他非神经退行性疾病(Other NNDs)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9%、77.7%、46.7%和40.2%。
研究进一步以最终诊断为参考,分析了18F-Florzolotau PET视觉阅读疾病模式的准确性:典型AD模式的诊断准确性高达96.0%,敏感性和特异性也均达到96.0%,其阳性和阴性预测能力(PPV 95.6%,NPV 96.4%)同样优异。对于PSP,18F-Florzolotau PET的特异性极高(98.5%),能有效排除非PSP病例(NPV 94.5%),但敏感性中等(64.4%),意味着会遗漏部分真正的PSP患者,其总体准确性为93.7%。在鉴别FTLD和CBD时,虽然其特异性极高(FTLD 99.8%, CBD 98.6%),但敏感性很低(FTLD仅19.5%,CBD 41.7%),意味着大部分确诊患者未被其影像模式识别。尽管如此,总体准确性仍维持高位(FTLD 94.4%, CBD 97.5%),结果展示出18F-Florzolotau PET在确认诊断和排除其他疾病方面的重要价值。
图3. 18F-Florzolotau PET疾病特异模式的诊断准确性
18F-Florzolotau PET改变临床诊断
18F-Florzolotau PET成像显著改变了临床诊断:约19.3%(247/1277)的患者诊断被修正,PET(-)导致的诊断修正比例(43.0%,125/291)远高于PET(+)(12.4%,122/986)。这表明阴性结果对排除初始临床诊断的提示作用更强。从认知阶段看,MCI患者的诊断修正率最高(25.2%),其次为SCD(20.5%)和痴呆患者(15.1%)。按PET前初步诊断分组,诊断修正率最高的疾病类别依次为:VCI(36.7%)、FTLD(30.4%)、DLB(27.6%)、其他非神经退行性疾病(27.1%) 和AD(20.3%)。这凸显了18F-Florzolotau PET成像对这些诊断不确定性较高群体的显著影响。
图4.18F-Florzolotau PET对诊断的修正
18F-Florzolotau PET提高临床诊断信心
18F-Florzolotau PET成像显著提升了临床医生的诊断信心:总体诊断置信度平均值从68.6%提升至81.3%。这种提升在PET(+)的患者中更为显著(从69.4%升至83.3%),而PET(-)的患者提升幅度相对较小(从66.1%升至74.5%)。从认知障碍阶段来看,痴呆患者的置信度提升幅度最大(从68.8%升至82.7%),MCI和SCD患者的提升程度次之。在疾病类型层面,当PET显示出明确的AD模式时,诊断置信度提升最为显著(从69.9%跃升至87.2%)。FTLD模式也能带来较高的置信度提升(从65.3%升至81.3%)。
18F-Florzolotau PET改变治疗计划
18F-Florzolotau PET成像显著改变了超过五分之一的患者(22.2%,284/1277)的临床管理策略。这种管理策略的调整在不同认知阶段患者(SCD, MCI, 痴呆)中比例相近(约20%-23%)。10.9%的患者开始或停用了胆碱酯酶抑制剂,5.0%的患者调整了美金刚的使用,11.0%的患者改变了对其他精神类药物(如镇静剂、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的处方。相比之下,该成像对运动症状相关药物处方的影响微乎其微(仅1.6%的患者有调整)。
图5. 18F-Florzolotau PET对临床治疗用药的改变
结论:
该研究证实了18F-Florzolotau PET成像在鉴别不同类型tau蛋白病方面的准确性。在标准诊断流程中加入18F-Florzolotau PET成像后,有助于临床诊断的修正、诊断信心的提高、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化。在记忆诊所中实施18F-Florzolotau PET检查,可促进临床诊疗策略的优化。
参考文献
[1]Wang J, Wang ZY, Chen SF, et al.Role of 18F-Florzolotau PET in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Decision-Making for Cognitive Impairment [J]. Alzheimers Dement, 2025.
本文审核专家:郁金泰教授
责任编辑:梦琳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公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