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金牛财富
PAD患病率激增,未来30年或成全球健康重负。
引言
2025年7月6日,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球研究在《Research》期刊上发表,预测到2050年,外周动脉疾病(PAD)的全球病例数将从2021年的1.13亿激增至3.63亿,增幅高达220%[1]。这项研究由国际“Flow and Toe”研究团队(iFORT)主导,通讯作者为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邓武权教授、马渝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陈秋教授,共同作者包括伦敦国王学院王岩中教授、南加州大学David G. Armstrong教授等来自中国、英国、美国和德国的多国多学科专家。
该研究首次整合了代谢风险、人口结构变化和社会经济指标,对204个国家和地区的PAD负担进行了全面预测。PAD不仅与截肢、心血管事件和早逝密切相关,更将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LMICs)造成尤为严重的健康负担。
PAD全球数据触目惊心
《Research》期刊发表的这项研究揭示了PAD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趋势令人震惊。数据显示,到2050年,全球PAD患者总数预计达到3.63亿,这意味着每20人中就有1人受到PAD困扰[1]。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增长并非均匀分布。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将成为PAD流行的重灾区,预计病例增长高达711%。以尼日利亚为例,2021年PAD患者约为200万,到2050年将激增至1600万。东亚地区同样面临严峻挑战,中国PAD患者预计从2021年的2900万增至2050年的1.78亿,增长502%[1]。
人口老龄化是推动PAD流行的重要因素。研究预测,65岁以上人群的PAD患病率将从2021年的8%攀升至2050年的15.2%(图1)[1]。其中老年女性的风险尤为突出,80岁以上女性患病率预计高达35.3%,是同年龄段男性的1.7倍[1]。这种性别差异可能与女性更长的预期寿命和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图1:2022-2050年全球所有年龄段患病率趋势金牛财富
最令人忧心的是疾病负担的地域不平等。到2050年,超过50%的PAD患者将集中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而这些地区的医疗资源最为匮乏。以东南亚为例,虽然PAD患病率增速低于非洲,但该地区糖尿病患者数量庞大,使得PAD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风险显著增加。
代谢疾病是PAD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深入研究揭示,代谢性疾病已成为PAD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数据显示,糖尿病单独贡献了37.7%的PAD相关疾病负担[1]。糖尿病患者发生PAD的风险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3倍,且病情进展更快,截肢风险增加5倍[1]。
高血压和肥胖同样是PAD的重要推手。研究显示,收缩压每升高20mmHg,PAD风险增加63%;BMI每增加5kg/m2,PAD风险提升35%[1]。这些代谢风险因素往往相互叠加,形成恶性循环。例如,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时,其PAD风险较单一危险因素患者高出4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全球控烟行动取得成效,吸烟相关PAD病例有所下降,但既往吸烟者的风险仍持续存在。研究表明,戒烟后需要长达30年,PAD风险才能降至与非吸烟者相当的水平。此外,慢性肾病(CKD)这一非传统危险因素也不容忽视,贡献了29%的PAD相关疾病负担。
研究团队通过模型预测,若能有效控制这些代谢风险因素,到2050年可实现(图2):
PAD患病率降低36%(从3803.6/10万降至2416.4/10万)[1]
死亡率下降17%(从1.8/10万降至1.5/10万)[1]
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减少10%[1]金牛财富
图2:代谢改善前后,2022-2050年PAD患病率、死亡人数和DALYs的估计趋势
这些数据不仅证实了代谢干预的巨大潜力,更指明了PAD防控的关键突破口。然而,要将这些理论收益转化为现实健康成果,我们亟需克服诊断率低下、治疗缺口显著等多重现实障碍,这需要从公共卫生体系到临床实践的全面革新。
疾病防控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们的研究结果既敲响了警钟,也指明了方向。”研究作者邓武权教授强调。“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50年PAD死亡率将翻倍,残疾负担激增68%。但令人振奋的是,通过重点防控三大代谢风险因素,我们可以避免超过30%的疾病负担。”
然而,现实中的防控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在全球范围内,PAD的诊断率不足30%,在LMICs甚至更低[1]。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包括:
诊断手段普及不足:踝肱指数(ABI)检测作为PAD诊断的金标准,在非洲许多地区的普及率不足5%[1]。印度农村地区的研究显示,仅极少数的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开展规范的ABI检测。
治疗缺口显著:全球PAD患者的规范治疗率不足40%[1]。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率仅为8%,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为15%,远低于指南推荐水平[1]。
公众认知匮乏:在东南亚和非洲的社区调查显示,超半数的居民从未听说过PAD,将下肢疼痛等症状归因于“正常衰老”。
为应对这些挑战,研究团队建议采取多层次干预策略:
初级预防:在糖尿病和高血压管理中整合PAD筛查,建立代谢综合征一体化防控体系。中国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已在这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早期诊断:推广便携式ABI检测设备,培训基层医务人员。
创新治疗:探索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等新型药物对PAD的潜在益处。近期临床试验显示,这类药物可改善PAD患者的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甚至减少不良肢体事件的风险[2-3]。
结语
PAD的全球流行趋势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项研究清楚地表明,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到2050年我们将面临360万PAD患者和翻倍的死亡率。但同时也带来了希望——通过重点防控代谢风险因素,可以避免三分之一的疾病负担。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球协作和国家层面的承诺。高收入国家应加强对LMICs的技术支持和资源分享;各国政府需要将PAD防控纳入慢性病管理规划;医疗系统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基层诊疗能力;科研机构需继续探索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正如邓武权教授所说:“这不是一场可以单打独斗的战斗。”面对PAD这一全球健康新挑战,唯有通过早期干预、科学防控和国际合作,才能减少健康不平等,保护数亿人免受PAD及其并发症的威胁。
参考文献:
[1].Deng L, et al. Research (Wash D C). 2025 Jul 1;8:0702.[2].Bonaca, Marc P, et al.The Lancet.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9, 2025.[3].Go CC, Annie F, et al.. J Vasc Surg. 2025 Jun 6:S0741-5214(25)01112-7.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公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